
厉钢 徐正玉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低息股票配资
“老前辈,当年您和敌人拼刺刀是什么样的情形?”
“当时连长、指导员带头冲锋,我们咬着牙跟敌人拼,有的战友把刀都砍弯了……”
日前,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与八路军老战士田又生视频连线,听老前辈讲述“佛光峪战斗”“夜袭登封飞机场”等战斗故事。
该支队前身,是战功卓著的“英雄皮旅”。1944年7月,党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和政策指示。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组建后,在司令员皮定均、政委徐子荣指挥下,迅速南渡黄河,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。
今年以来,该支队大力开展“寻根铸魂·传承荣光”活动,组织“寻根小分队”分赴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陕西等地,踏访部队战斗旧址,收集老战士、老支前模范口述资料。
寻根,不是简单地“故地重游”,而是挖掘“精神富矿”。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佛光村,“寻根小分队”官兵从村党支部书记李继克那里,了解到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和裴家三代人为烈士守墓的故事。
当年,部队深入敌后,作战频繁。对于发生在这里的佛光峪战斗,该支队军史只有简单记载:“在佛光寺拔点战斗中,35团8连与日寇进行白刃战,多人在战斗中不幸牺牲。”
“寻根小分队”官兵得知,这场战斗背后有许多未写入军史的感人故事。这些故事被当时在场群众记录下来,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当地党史部门研究证实,写入地方史志。
1945年除夕,8连担负阻击任务,掩护大部队突围。他们坚守一处无名高地,面对日伪军疯狂进攻,誓死不退半步,13名战士壮烈牺牲。战斗结束后,部队匆忙撤退。佛光村村民裴麦闹等10余名乡亲,按照时任8连指导员赵林的嘱托,含泪收敛了13位烈士的遗体,将他们葬在村后山坡上。80年来,裴麦闹一家三代人接力为无名烈士守墓,并将“抗日十三无名烈士”写入家谱,世代守护。
“你们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,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。”听完李继克的讲述,“寻根小分队”官兵热泪盈眶,来到烈士墓前献上鲜花,轻轻擦拭墓碑。
消息传回支队,无名烈士所在中队立即委派排长朱祺瑞和战士杨帅前往洛阳,把“失散”80年的先辈们接回家。
“先辈们,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。今天,我们代表中队接你们回家!”朱祺瑞和杨帅走进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,在纪念碑前深深三鞠躬。随后,他们从烈士墓上取了一抔土,用红布小心翼翼地包起来。
回到驻地营区,中队全体官兵整齐列队,迎接烈士回家。朱祺瑞把红布包裹的泥土递到中队长李秀建手中,全体官兵行持枪礼。
李秀建大声呼点:“35团8连13名无名烈士!”
全体官兵齐声回答:“到!”
与部队“失散”80年的13名无名烈士,在这一刻终于归队入列。
“战斗中,他们与敌人展开白刃战,刺刀拼弯了就用石头砸,挡住日伪军多次冲锋。牺牲时,有的还紧掐着敌人的脖子,有的刺刀仍插在敌人胸膛……”中队荣誉室内,官兵们围在那抔土旁,听朱祺瑞讲述烈士英勇杀敌、无畏牺牲的故事。
此次寻根活动,该支队官兵现地探寻21处该部战斗旧址,走访田又生、关松坡、裴秀英等6位八路军老战士,采集照片、视频等资料300余份,整理口述资料近10万字。
“这次寻根活动,让我们重温了‘英雄皮旅’的根和魂。”朱祺瑞说,“作为‘英雄皮旅’传人,我们一定传承先辈精神低息股票配资,苦练打赢本领,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。”
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